微企與中小企以電子商貿作疫市奇謀

對於各行業的傳統商戶而言,過去電子商貿常被視為「新興市場」或「下一波熱潮」,很少當作零售市場的領軍行業。

對不少企業來說,轉型至電子商貿總是遭遇許多阻礙,包括舊有流程或傳統心態等理由,至少在新冠疫情前這種情況仍持續。

全球危機讓營商環境轉向,從跨國企業到微企與中小企(MSMEs),紛紛加快將其營運數碼化—因為這一次,這是必要的轉變。

隨著防疫措施限制行動,消費者為採購日常必需品,順理成章轉向電子商務。

去年第2季疫情高峰時,我們在東南亞市場的貨運量增長達40-60%。

帶動這波增長的關鍵就是微企與中小企,佔東盟 (ASEAN) 企業的90%以上,貢獻區域GDP的30%-53%。

在這個具高度吸引力的地區,MSMEs的成長潛力明顯可見,預期電子商貿貨品總量(GMV)將在2025年達到1720億美元(1410億歐元)。

雖然Lazada及Shopee等大型網購平台佔據電子商貿營收的數額龐大,但MSMEs仍然可以瞄準精 通科技的用戶,這類用戶不但數量激爭,並已經應用電子商貿采購,未來也勢將繼續使用,成為購物時的常用渠道。

疫下佔機遇

疫下將業務數碼化與採用電子商貿的企業正取得豐收。近期研究顯示,2020年使用數碼化方案的中小企業(SMEs)當中,每5家就有2家的營收增長較未採用的企業來得強勁。

對經營電子商貿網站的MSMEs而言,藉由採用新科技發展數碼基礎建設,或許是提供客戶更佳網購體驗的最簡單方法。聊天機械人及網上即時對話等工具,能增加MSMEs與客戶的互動,增添個人化服務,同時也能提高效率,處理更大的交易量。

相較於從頭開始成立人力密集且成本昂貴的客戶服務中心,對MSMEs而言,最理想的方式是利用自動化聊天機械人處理客戶查詢,為簡單問題提供快速的解決方案。

回歸基本步

這些改良的核心,不外乎是為了提供客戶更精簡流暢的購物體驗,這通常必須重新檢視基本步。

不管是規劃完整的數碼化改革、增加新功能或只是網站定期更新,MSMEs必須挑戰自己:如何改善整體客戶體驗,以針對產品組合的賣點。

網站瀏覽與用戶體驗,是否存在改善的空間?能否提供額外連結,或是否能加入捷徑,為改善網頁版面?能否提供更多電子錢包及支付方法方便客戶?

持續不斷挑戰現況,不但可以維持MSMEs競爭力,也能協助加強忠實客戶的緊密關係。

這種發展並不令人意外。不同行業的客戶都希望有穩健的物流解決方案,協助他們持續發展,並滿足其本地或國際付運的需求。東南亞擁有11個市場及6.55億人口,是個龐大的區域。

未來MSMEs也可能進一步邁向下個增長階段,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。除了提供適切的解決方案支援我們的客戶外,我們也密切關注東南亞的最新電子商貿發展,讓我們能提供準確與及時的最新資訊。

尤其是法規環境,可能是值得關注的潛在範圍。對MSMEs而言,隨時注意規範電子商貿交易的法規極為重要,在規劃未來發展時,才能避免法律衝突。

例如東盟經濟體中,印尼、 越南與柬埔寨已制定新企業規定,規範來自本地與海外企業在本地市場内的競爭。其他限制跨國資料流動的網絡安全法律 ,也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障礙。

在疫情期間踏足電子商貿領域可能是MSMEs的重要發展。為維持增長並更進一步,企業必須真正全力以赴。